
编者按:2015年11月18日,重庆日报报业集团积极推进媒体融合,打造新型主流媒体,正式上线上游新闻客户端。10年来,上游新闻始终以主流媒体担当盈富配资,发挥主流媒体职责使命。在当前积极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大背景下,上游新闻再次启航力争上游,推出《拾光向上 我们的故事》专题报道,回顾媒体融合的探索历程,展望新征程、书写新篇章。
\n
在江苏昆山陆家镇环铁路南侧,一片178亩的土地经历了从非法固废填埋场到公共景观带的蜕变。2025年10月,记者在现场看到,清澈的河水静静流淌,翠绿的芦苇随风摇曳,各色野花点缀在草坪间,三五成群的市民正在步道上散步休闲。就在一年半前,这里还是建筑垃圾和工业固废的聚集地,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气味。
\n
这是昆山违法固废填埋场整治前后的对比图,上图为2024年3月时的场景,下图为2025年11月的景观带。上游新闻记者 时婷婷 摄
\n这一转变始于2024年3月上游新闻刊发的《昆山178亩林地成违法固废填埋场:跨省偷运由“内鬼”带路,一车固废最高收1200元》调查报道。记者经过暗访发现,这片本应受到保护的林地成了非法固废填埋场。每天有上百辆运输车在此倾倒建筑垃圾和工业固废,每车收费800至1200元不等。更令人震惊的是,整个倾倒过程有专人接应,形成了完整的黑色产业链。一位曾在此倾倒固废的司机透露,仅他亲眼所见的一天,就有一百多车固废被运到这里。
\n报道刊发后,昆山市委、市政府立即采取行动。2024年3月17日,时任昆山市委书记周伟主持召开专题会议,部署专项整治工作。在当晚至次日凌晨,当地多部门联合开展夜间执法行动,对非法运输、处置建筑垃圾等行为进行集中打击。执法人员在涉事地块现场查获正在倾倒泥浆的车辆,破获相关案件,抓获涉案人员7名。2024年3月29日,昆山在全市范围内部署开展建筑垃圾专项整治百日攻坚行动。该行动要求严肃查处建筑垃圾清运车辆无证运输、沿路抛撒、乱倾乱倒等违法违规行为,实施从产生、运输到处置的全链条监管,形成综合治理的高压态势。
\n经过两个多月的集中整治,这片土地开始焕发新生。堆积如山的建筑垃圾被彻底清运,覆盖在林地上的固废全部清理完成。更令人欣喜的是,当地还实施了生态修复工程,种植了大量树木和灌木丛盈富配资,河道也恢复了往日的清澈。
\n2025年10月,记者重访这片土地时看到了令人欣喜的变化。原来供车辆进出的大门已被封锁,周围建起了围挡,直通林地的主通道上设置了拦车桩,有效阻止了车辆进入。此前被固废覆盖的林地、河道,如今已成为铁路桥和高速桥间的公共景观带。河道里厚厚的油膜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高大翠绿的芦苇荡。路边的草坪上种植了大片树木和郁郁葱葱的灌木丛,河道两侧的绿地上开满了颜色鲜艳的野花。
\n为了防止问题反弹,林地所在路段沿线还设置了多个禁止倾倒固废垃圾的警示牌。周边居民告诉记者,报道刊发后,随着固废被清理,夜里再也没有垃圾车的噪音影响休息。饭后,居民们可以沿着河道散步休闲,这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周边缺乏休闲场所的空白。“开窗后,再也没有臭味了。”临街居民张女士的话,道出了舆论监督带来的民生温度。
\n
2023年12月29日,四川高院宣告李金无罪。上游新闻记者 李文滔 摄
\n舆论监督的力量也深刻影响着公民个体命运的转变。在云南元谋,李金因1994年的一起抢劫杀人案被判处无期徒刑,实际羁押时间达21年9个月10天。2019年11月,上游新闻以《喊冤者李金:命案发生时,我在700公里之外》为题进行了独家报道,引发广泛关注。2020年6月,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决定启动再审程序。经过审理,2023年12月28日,四川高院再审认为原判认定的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改判李金无罪。从含冤入狱到沉冤昭雪,这场公民个体跨越近三十年的正义追寻中,舆论监督推动法律公平正义得以彰显。
\n
2019年记者采访一家医院“丁义珍式”挂号窗口,报道刊发后该院迅速进行了整改。上游新闻记者 宋剑 摄
\n媒体建设性力量还推动了对公共服务细节的改变。在重庆,一家医院的“丁义珍式”挂号窗口也因舆论监督而发生改变。2019年,上游新闻记者在这家医院的门诊楼里,亲眼见到了现实版的“丁义珍式”挂号窗口——低矮至仅70多厘米,没有座椅,一位耳背的老人因无法弯腰久站,只能跪在地上挂号。报道《医院挂号窗口低矮老人跪地上,院方:立即整改将增加凳子》发布后,院方迅速做出回应,不仅立即配齐座椅、设置隔离带、增派导医人员,更彻底拆除了挂号与取药窗口的隔音玻璃,转而推行区域开放式服务。从“跪地挂号”到“舒心办事”,舆论监督精准点出公共服务的“痛点”,推动服务理念从“管理便利”向“群众便利”转变。
\n一篇篇扎实的调查报道诠释着,主流媒体舆论监督的价值坐标:它不仅是问题的“揭露者”,更是问题解决的“推动者”;不仅是公众诉求的“传声筒”,更是连接政府行动与公众期待的“连心桥”。
\n专家寄语
\n上海政法学院王文革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法治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历任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研究会第四届、第五届副会长及第六届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n王文革教授表示,上游新闻对昆山178亩林地违法固废填埋场事件的舆论监督,有力推动了相关部门对该事件的关注,促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这对于及时制止违法行为、恢复生态环境有着关键意义。舆论监督促使执法部门严格履行职责,公正执法,增强了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监督意识,并促使相关部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
\n王文革教授认为,舆论监督已经成为推动我国法治建设和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未来,应进一步发挥舆论监督的积极作用,为人类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生存环境。
\n上游新闻记者 时婷婷 李文滔 宋剑盈富配资
鑫耀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