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方圣城记】融创配资
檐角的风铃在暮色里叮当作响,惊起几只灰雀。我独坐窗前,望着案头那册翻旧的《论语》,忽想起齐鲁大地上那座被时光浸透的小城。世人皆知山东多名胜,济南的泉水日夜叮咚,青岛的浪花拍打着红瓦,威海的云雾缭绕着仙山,却少有人记得,在鲁西南的平原上,还蛰伏着一座吞吐千年文脉的\"东方圣城\"。
这城不大,不过是个县级市的建制,隶属济宁地界。偏是这般弹丸之地,竟压得多少通都大邑黯然失色。曲阜二字融创配资,自春秋时便烙在竹简上,如今更镌刻在每块青砖黛瓦间。孔庙的棂星门前,总立着些穿西装打领带的游客\",对着\"万世师表\"的匾额行注目礼,倒像是现代文明向古老智慧致意。
展开剩余64%三孔景区里,孔庙的柏树已老得驼了背,树皮皱成龟甲纹,偏生枝桠间还迸出嫩芽。大成殿的蟠龙柱上,那些金漆早被香火熏成了琥珀色,却仍死死擒住云纹不放。孔府的仪门总半掩着,露出半幅\"诗礼传家\"的楹联,让人疑心里头还坐着批朱戴紫的衍圣公。最奇的是孔林,三千亩柏涛如墨,十万碑碣似阵,连乌鸦飞过都要压低翅膀,生怕惊醒了长眠的圣裔。
有趣的是,济宁人常要向外乡人解释:\"曲阜是我们下辖的县级市。\"这话里带着三分骄傲,七分无奈。就像捧着和氏璧的楚人,既欣喜于宝玉光华,又苦恼世人不识卞和。每见旅游大巴径直开往曲阜高速口,济宁的导游们便捻着喇叭苦笑——圣城的光晕太盛,倒把母城衬成了陪衬。
暮色渐浓,我合上《论语》,忽见扉页印着\"有朋自远方来\"六字。想来这圣城从不怕寂寞,两千年来,总有人揣着竹简、捧着鲜花、举着相机前来朝圣。那些石板路上叠着多少脚印?汉代的芒鞋,唐时的锦履,如今都化作了游客的登山鞋印。
愿这座小城永远守着它的古老与年轻。当霓虹淹没了太多城市的面目时,至少还有曲阜,用青石板的回响告诉我们:有些文明,终究要站在时光里微笑。
发布于:山西省鑫耀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